我的學長K,他們自己的家人有好幾位都是醫師,幾年前K爸在北部M醫院被「確診」肺癌,發現時已經擴散全身,因為K爸年紀太大,全家陷入苦惱,不知該不該開刀,後來血液科的朋友建議他去找台大蘇益仁醫師看看。
蘇醫師一看片子,拿起電話去那間醫院詢問進一步的細節,放下電話就跟學長說那些「癌細胞」應該是結核菌,後來正確投藥就好了。
學長的叔叔也是那間醫院的醫師,他們好多人會診還是以為是癌細胞,還好找了蘇醫師問。我在MIT 做博士後時碰到蘇醫師到哈佛訪問,有機會認識他,知道他希望救更多人,放棄臨床,專心病理的研究。
誰會知道這樣的奉獻,最終居然會救了學長K的父親。
有個醫師說現在的醫師比以前更懂得跟患者溝通,讓他們了解到底可以有幾種治療的選擇。但是乍聽噩耗時,多數人其實是無法理性思考,即使平時有準備,臨時還是會像溺水時,什麼都可以抓,有什麼抓什麼。
我一直覺得應該有人給患者一個完整的影音建議,讓患者回家仔細端詳,還應該建議患者如何找到有效諮詢的地方。
建議衛福部可以幫忙建立重病諮詢的SOP:一套普適性的光碟,再外加剛剛和患者溝通的錄音或文字內容,讓患者帶回去仔細看,再做決定。這樣一定可以有效減少醫病誤會。
一些美國影片裡,醫師都會主動建議患者去找別的醫師找尋第二建議,不然很多人擔心得罪醫師,會猶疑是否該找第二建議。
其實學生來找我問問題,我都只會說「應該」如何如何,要學生自己回去想想,不要把我隨口講的當真.....面對醫海無涯,也許謙虛一點,讓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選擇,和醫師一起合作決定如何應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